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這是一個專門為早產兒及其家庭設立的特別日子,旨在呼吁全球范圍內更多關注和支持早產兒的照護需求。今年的主題是有愛有未來——早產寶寶更需要肌膚接觸。11月14日,我院邀請了五名早產兒的父母來到新生兒科,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傳遞溫暖,共筑希望。
早產兒知識講座
細心傳授,早產兒家屬學護理,共筑生命守護線
新生兒科王英惠護士長首先介紹了早產兒的特點,生理發育狀況、可能面臨的健康風險以及特殊的護理需求。由于早產兒的免疫系統較弱,也特別強調了預防感染的重要性,包括保持手衛生、定期清潔環境等。隨后,親自示范抱持早產兒、換尿布、正確喂養等日常護理操作。早產兒家屬往往面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在講座結束后,主任和護士長又單獨與家屬溝通,傾聽他們的擔憂,提供情感支持,并鼓勵他們保持積極的心態。
袋鼠式護理
“袋鼠抱”讓愛不分離
“袋鼠抱”也就是“袋鼠式護理”,是指通過母(父)親以類似無尾熊、袋鼠等有袋動物照顧幼崽的方法模擬照顧新生兒。對于早產兒,可以降低死亡率和患病率,縮短早產兒住院時間,穩定早產兒生命體征,幫助早產兒生長發育和心智發展。對于早產兒家長,可以提升母乳喂養率,降低媽媽產后抑郁風險,降低父母焦慮水平,提升養育信心。“袋鼠抱”的過程中,新生兒專科護士除了評估患兒病情外,還為家長進行“一對一”健康宣教,指導早產兒護理技巧及注意事項。
活動結束后,媽媽們紛紛表示“袋鼠抱”讓她們獲得了與住院寶寶親密接觸的寶貴機會,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暖暖的愛,并提前學習了早產兒出院后日常照護方法,大大緩解了緊張心情,并提高了養育信心。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讓我們用行動詮釋愛,用知識照亮希望,共同為早產兒構建一個更加溫暖、包容的世界。
早產兒在出生時各器官發育尚不成熟,出院后可能存在生長緩慢、貧血、佝僂病、視網膜病變、聽力受損、慢性肺疾病、運動智力發育異常障礙等問題,需要定期隨訪,接受系統管理和指導。承德市婦幼保健院早產兒隨訪門診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高年資醫生坐診,隨訪過程中可根據患兒病情,轉接至兒童保健科、兒童康復科、眼科、中醫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等其他科室,進行聯合診療。早產兒隨訪對提高早產兒的生存質量至關重要,建議出院后早產兒定期在專科門診隨訪。
王鳳東
主任醫師
早產兒隨訪門診 保健樓二層6診室